华州招商引资
百科名片华县位于秦岭东部、关中平原南部、渭河南岸,因处于华山的姊妹山少华山脚下而得名,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30 公里。东接华阴市,西距渭南市政府驻地临渭区25公里,南依秦岭与洛南县、蓝田县交界,北临渭河与大荔县相望。地势南高北低,土地构成上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面积1127平方千米,人口35万,耕地2.89万公顷,下辖14个乡镇。特产杏、苹果、柿饼等远近闻名。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4 ℃ ,降水量583.4毫米 ,无霜期283 天。陇海铁路与西潼公路横穿县境北部。名胜古迹有渭华起义旧址等。政区位置华县位于关中东部、渭河南岸,是国务院印发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三个重点经济区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西安一小时交通圈”。县人民政府驻华州镇,邮政编码:714100,电话区号:0913 。华县县名从华州演变而来,因古代华州设置时州境内有华山而得名。距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85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30公里,距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40多公里。东接华阴市,西邻渭南市政府驻地临渭区25公里,南依秦岭与洛南县、蓝田县交界,北临渭河与大荔县相望。公元前806年西周宣王之庶弟郑桓公受封于此,建立郑国。春秋时,秦国设置郑县,南北朝西魏设置华州,中华民国二年设华县。1928年爆发震惊全国的渭华革命起义。1949年5月23日中共和平解放华县。现辖10镇,242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政区人口面积到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为356703人(其中公安户籍人口为347993人)。国土面积113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2万亩。历史沿革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今柳枝镇元君庙、泉护村、杏林镇老官台等地就已经出现了氏族村落。西周时,今县境属于畿内,称为“郑”。西周初年,彤国分封在今县境内西南。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周宣王封其弟姬友(郑桓公)于郑地,即郑国。郑桓公居棫林(又称咸林),后迁至拾(棫林与拾在今县境东北)。周幽王九年(前773),郑桓公徙其民于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周平王二年(前769)郑国东迁。春秋时的秦武公十一年(前687),秦国在此设郑县,这是本县设县之始。战国时,郑县仍属秦国。秦朝时,郑县属内史管辖,县治在今县境北。西汉时,郑县属京兆尹,县治在今县境北。同时,今县境内还有两个县:一名沈阳县,县治在今县城东北十几里处;一名武城县,县治在今县城东十几里处。沈阳县和武城县属左冯翊管辖。东汉间,废沈阳县和武城县。郑县属京兆尹。三国曹魏和西晋时,郑县都隶于雍州京兆郡。十六国时期,郑县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等国。南北朝的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于郑县设华山郡,上属泰州(治所在蒲坂县,即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旧永济)。太和十一年(487)郑县属华州(治所在今大荔县北)华山郡。孝昌二年(526)北魏又在郑县设东雍州,郑县改隶东雍州华山郡,州、郡治所都在郑县。华山郡领郑县、华阴、敷西(治所在今华阴县夫水镇)、夏阳(治所在今韩城县西)、郃阳(今合阳)5县,郑县治所在今县城西。西魏时,于废帝三年(554)改东雍州为华州,华州领华山郡、白水郡,华山郡领郑县、敷西2县。北周时,郑县仍属华州华山郡,治所移于今县西南。隋朝时,于开皇三年(583)废华山郡,大业三年(607)废华州,郑县属京兆郡管辖,县治迁至今县西。义宁元年(617)割京兆郡之郑县、华阴,复置华山郡。唐朝时,于武德元年(618)改华山郡为华州,割雍州渭南县来属,武德五年(622)渭南复隶雍州。垂拱元年(685)割同州下邽(今渭南市北部)来属,华州辖郑县、华阴(包括潼关)、下邽3县、州治在郑县。垂拱二年(686)改华州为太州,神龙元年(705)复华州旧名,天宝元年(742)华州改为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华州,上元二年(761)再次更名为太州,宝应元年(762)复华州旧称,乾宁四年(897)华州升为兴德府,天祐三年(906)又改为华州。唐时,郑县治所在今县西,华州治所于永泰元年(765)后在今县城。五代时,华州辖郑县、华阴、下邽。后周显德三年(956),渭南改隶华州。北宋时,郑县属永兴军路华州,华州州治仍设在郑县,下辖郑县、下邽、华阴、蒲城、渭南。金朝时,郑县属京兆府路华州,华州所辖县与北宋同。元朝时,省郑县入华州,郑县建制撤消,其境属华州直辖。华州上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奉元路(治所在今西安市),下辖蒲城、华阴、渭南(包括下邽)3县,州治在今县城。明朝,华州隶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明初,辖华阴、蒲城、渭南,洪武七年(1374)洛南来属。成化十三年(1477)改洛南隶商州(治所在今商县),嘉靖三十八年(1559),改渭南直隶西安府。华州州治在今县城。清朝雍正三年(1725)前,华州属陕西省西安府。雍正三年后,华州升为直隶州,辖蒲城、华阴、潼关3县。乾隆元年(1736)以后,华州不再领县,属同州府(治所在今大荔县)管辖。中华民国时,于民国二年(1913)2月,改华州为华县,隶陕西省关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撤关中道,直隶陕西省。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今大荔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8月,于华县设立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华县、华阴、潼关、渭南、临潼、蓝田。1949年5月华县解放以后,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渭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5月,隶陕西省渭南分区专员公署。1956年10月,专员公署撤销,本县直隶陕西省。1959年1月,本县与渭南、华阴、潼关合并,称渭南县,原华县分设华州、高塘、金堆三个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复华县建制,属复设的渭南专员公署。1968年,隶渭南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属渭南地区行政公署。自然特征华县地势南高北低,在土地构成上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4℃,年降水量583.4毫米,无霜期283天。享有“中国钼业之都、中国无公害蔬菜基地、中国少华山、中国皮影之乡”四张名片美誉。钼储量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钼资源矿石量达14亿吨,钼金属128万吨,是世界六大钼矿床之一。华县的钼产品85%以上出口,年可出口创汇8.5亿美元,出口创汇占到陕西的1/5,占世界钼冶金炉料市场的8%—10%,产品遍布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南非、澳大利亚、印度等世界各地。社会建设华县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马铃薯、山药、大葱、番茄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6种蔬菜通过西安市场检测认证。特色产业形成金堆钼采矿区、莲花寺钼炉料加工区、陕化精细化工产业区、少华山旅游产业区四大项目板块格局,钼、精细化工、石板材、菜畜果、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金钼集团工业氧化钼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金堆城钼业公司和陕化的8个产品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2007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列第28位,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称号,被省政府确定为“扩权强县”试点县。继2005、2006年之后,华县已连续第三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之列。经济发展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1.104亿元,较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91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6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7.737亿元,增长12.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为76.5 %,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为15.1%,下降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例为8.4:76.5:15.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836698.6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7.76%。2008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6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02%,其中县属投资102989万元,增长73.06%。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43.5万元,增长29.93%。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4,涨幅为6.4%。全县共引进项目34个,总投资96.9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35亿元。2008年,全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0099万元,较上年增长32.1%。年末全县总人口356703人(其中公安户籍人口为347993人)。全年出生人口3243人,人口出生率9.09‰;死亡人口2097人,死亡率5.88‰。人口自然增长率3.21‰,计生率99.2%,性别比为106.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20元,比上年增加2255元,增长24.61%。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47元,比上年增加576元,增长24.31%。全县在岗职工23924人,职工工资总额60759.8万元,增长16.7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244元,增长13.85%。交通通讯陇海铁路、西潼高速公路、101省道横贯东西,西南铁路、华金和华洛公路沟通南北,郑西高速客运铁路专线在建。有地方公路131条,通达里程1000多公里。20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万余户,互联网用户达7000多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乡建设以县城南扩、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为总揽,不断加大县财政支持城市建设工作力度,全年共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3个,完成投资1.6亿余元,其中县财政投资5000余万元,为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开通了站南路,完成了东环路、子仪大街、杏林南路、吴溪路、少华北路的改造工程,建成了东西排污渠,投资2000余万元的南山大道已完成管网铺设和路基平整工程。少华广场建成开放,电力综合服务楼主体竣工。落实创卫工作责任制,完成了吴溪路、咸林路等城区主干路人行道硬化,更新改造了华州路、咸林路、少华路路灯,实现了主干道全天保洁、主要街道人行道硬化和所有街道的亮化。杏林农贸市场建成使用,吴家农贸市场开工建设,县城中心农贸市场完成征地工作。城区乱停乱放、乱倒垃圾、占道经营等行为得到整治,县城硬件设施和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农村道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完成投资1.6亿余元,其中县财政投资3000余万元,共新建通村公路312公里,硬化巷道路216公里,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乡乡、村村、巷巷”通水泥路目标。水利电力全县有12座水库,6条南山支流,水资源总量为3.3亿立方米。文化教育全力打造“中国民间文化园区·华县皮影”、“华州秧歌、华州背花鼓、东峪孝歌、华县皮影制作工艺”列入省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被确定为全国10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之一。“华县皮影”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产业已逐步成为华县农村经济新亮点。全县从事皮影文化传媒单位及协会组织7个,皮影艺人(演出、雕刻)分布于10个镇,具有代表性的皮影演出班社5家,演出艺人60余人,形成“皮影专业村”1个,建立“华县皮影传承人培训基地”1个,皮影从业人员近2000人,年产皮影10万余件,产品畅销国内外。现有各类学校284所,在校学生49990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1088人。高考一、二、三批本科和大专上线人数分别为205人、506人、2010人、和3155人。安排资金3100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完成中省危漏校舍改造项目9个、县级危漏校舍改造项目18个,建成寄宿制学校7所,基本消灭了中小学D级危房。完成职教中心建设征地和总体规划。以“两馆一站一室”建设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3所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乡镇基层信息服务点、24个村级基层信息服务点建成使用。体育卫生2007年,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3个,共有床位980张,其中医院床位764张,卫生院病床216张。全县有卫生人员1045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中医医院门诊楼和7所乡镇卫生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实行了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财政供养。07年加强了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监测工作,卡介苗接种率100%,脊灰疫苗接种率100%,百白破三联接种率100%,麻疹疫苗接种率100%,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100%,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98.93%。规范了母婴保健服务,加强了妇幼卫生管理。我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5%,建卡率98.14%,产检率97.77%,住院分娩率高达99.13%。全县24.8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1.84%。创建“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活动广泛开展,全县人口自增率2.36‰,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县”称号。科技普及2007年全年引进推广新技术14项,新品种20个。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2个,共开发新产品2个,申请成果鉴定1项。现有各类科技人员4084人。县辛辣蔬菜研究所的“鲜红类圆柱型干鲜两用三红胡萝卜细胞质型雄性不育性系选用与利用研究”填补国内空白;无公害蔬菜脱水加工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华州红梨示范推广项目列入省科技推广计划;金堆钼业公司新型高强韧钼合金产品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之中。环境绿化工业废水处理率较上年提高10%,酸雨频率降到25%,城区居民燃气率达80%,城区地下饮用水水源、桥峪、涧峪、水夫峪等地表饮用水的水源合格率在100%。依法关闭重点污染企业2家,取缔非法小选矿14户。全县化学需氧量削减量420.8吨,二氧化硫削减量1798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5.02%,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5%。保障保险现有社会福利院1所、民政养老院1所。2007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6562人;城镇已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3432人;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35327人。全县农村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6102人。旅游景观简介华县处于“西安—临潼—华山”旅游热线上,被誉为“陕西的九寨沟”的国家级少华山森林公园是陕西东部最大的山谷型自然风光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养生福地,内有“西北第一索”――奥吉沟至潜龙寺索道。以金堆镇麻家边水库为中心,成立总面积7900公顷的大鲵水生野生动物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柳枝镇泉护村、安堡村的元君庙新石器时代遗址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渭华起义革命旧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东部唯一的红色旅游圣地。少华山森林公园少华山森林公园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华县县城东南7公里,坐落于秦岭北麓,因道教名山少华山得名。公园由少华峰、潜龙寺、红崖湖、石门峡、密林谷五大景区组成,总面积6300公顷。少华山森林公园汇聚名山秀水,兼融道、佛两教,是以避暑度假和休闲娱乐为主题,集高山揽胜、森林游憩、幽谷寻奇、科学考察、宗教活动等为一 体的省级山岳型森林公园。少华山森林公园西距西安86公里,渭南30公里,处于"西安--临潼--华山"旅游热线上,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公园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十分便捷。少华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以其险绝高峻与华山并称"二华"。少华山自古有名,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一直到现代的《中国名胜大辞典》,两千多年来记载不断。古代文人如东汉的张衡,唐代的张乔、杜牧等,写过许多吟颂少华山的寺词和文章。名著《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少华山。历代封建帝王曾在山上兴土木。隋末绿林好汉王伯当在此聚义,当年的山门石寨现依然可见。北宋道教名人陈抟老祖当年先到少华山修炼,后才去了华山。还有不少历史名人,在少华山留下了众多遗迹,可以说是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少华山下的小夫峪,以"峪宽、水长、石奇、林茂、景多"而见长。小夫峪峪道宽阔,地势平缓,环境清雅,气候宜人。小夫峪七十二岔,岔岔清溪长流,曲溪绕石,飞瀑高挂,池潭如镜。峪内峰回路转,奇石林立,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峪道植物种类繁多,各有春秋。数万亩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小夫峪中部的石门,宛若斧开,雄踞峪道之中,燕子碥,一条悬空小路,上靠悬崖,下临深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后山的母子峡、石板河等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叫绝。整个峪道美景不断,胜景连连,是理想的休闲避暑度假胜地。潜龙寺始建于东汉明帝初年传说因刘秀被王莽追杀时曾在寺院所在地避难幸存,其子刘庄(汉明帝)为报答此地藏先父幸存之恩,令宰相王梁在蟠龙山上修建一座寺院,名日"潜龙寺"以为纪念。潜龙寺所在之山势形如巨龙,故名其山为"蟠龙山"而潜龙寺就建在蟠龙山顶龙头之左侧,周围千岩万壑,峰恋峥嵘,更显得这座古刹气势不凡,雄伟壮观。潜龙寺除有秀丽的环境外,正殿前院还有一奇特景观--"柏抱槐",一棵三搂有余的古柏生机盎然,枝叶茂盛,古柏主干之间,奇怪的长出一棵老槐,迄今老槐的主杆直径已有一搂有余,其枝叶繁茂,不减古柏。两树长势各异,柏高槐低,各显风姿,大凡观赏之人无不称奇。渭华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8757平方米,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陈列展室七个,起义领导旧居四个,陈列面积772平方米。陈列着当年起义时的历史文物、资料、照片、文件、报刊杂志、办公用品和起义枪械弹药、大刀、长矛和领导人生活用具等重要文物157件,革命历史文献资料75件,各类图片1200余张。此外,纪念馆按照当年起义指挥部原貌维修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遗址五处。①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指挥部五间厅;②1927年秋,高塘、谷堆两校师生为悼念革命先烈鼓舞斗志在校园的大道上用砖石铺砌而成,长20米,宽1.5米的巨幅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十五个大字;③起义当年中共华县县委办公楼旧址;④起义中西北工农革命军战略转移前军委扩大会议遗址,两棵古槐;⑤起义失败后,清乡团匪徒杀害共产党人投尸水井----烈士殉难井。渭华起义纪念塔在纪念馆正南百米外的丘陵高地上,耸立着一座高为29米的历史丰碑----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于一九八八年五月渭华起义六十周年前夕建成开放,塔身面向西北,示意渭华起义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一次起义,主塔身高19.28米,踏步5级示意起义爆发时间是一九二八年五月,塔顶为仿古十字型建筑,纪念塔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十个醒目大字,塔身背面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署名的碑文。从西侧地道穿过沿塔内台阶而上可登塔顶,渭华起义中心区域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等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历史名人郑桓公(?——公元前771年),西周时郑国的建立者,周宣王之弟。公元前806年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安抚周民,深得百姓爱戴。周幽王时任王室司徒。今有其墓位于华县城内。寇准(公元961——1023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宋华州人。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力主抗辽,建树颇多。被封为莱国公。著有《寇莱公集》传世。李元谅(公元732——793年),唐德宗时任华州刺史兼镇国军节度使。祖籍安息。在平定“朱泚之乱”时屡立战功。现有功德碑《李元谅碑》存世。郭子仪(公元697——781年),唐代著名军事家。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击败史思明,因功升中书令,人称“郭令公”。后又晋封汾阳郡王。身担国家安危二十多年,有“功盖天下,再造唐室”之功。王维桢(1507-1555),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累官南京国子祭酒。自负经世才,饮酒谩骂,人多畏而远之。好司马迁文、杜甫诗。与李梦阳等十人号十才子。死于地震。杨松轩(公元1872——1928年),华县龙潭堡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现代教育先驱者,创办华县咸林中学,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早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场所。潘自力(公元1904——1972年),华县枣园村人。渭华起义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曾任宁夏省委、省政领导、陕西省委书记等职,出任驻朝鲜、印度、尼泊尔、苏联等国特命全权大使。为中共八届候补中央委员。杨钟健(公元1897——1979年),华县龙潭堡人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杰出的古生物学家,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高克林(公元1907——2001年),华县程高村人。参与组织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主任。曾率军抗美援朝。后任中共西北局常务书记、山西省委书记、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委员。胡琏(1907-1977),华县会同坊北会村人。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曾任蒋介石嫡系部队第十八军军长,第十二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湾后,担任过金门防卫军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及“总统府”战略顾问,并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钟师统(1913-2001),华县人。1927年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晋绥军区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建国后,历任四川省文教委员会主任,北京体育学院党委第一书记,北京体育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全国体总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段学复(1914-2005),数学家。华县人。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41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硕士学位。1943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做研究工作。1946年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数学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委员。专于代数。在研究有限群论、代数李群和组合数学方面作出贡献。袁改(1922-1987),华县人。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八路军连指导员、松江县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第一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福建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五届政协主席。民俗文化社火指民间节日游艺活动的高跷、芯子、蹦鼓、旱船、走马、焰火等。高跷是以数尺结实而轻便的木杆做拐子,上端尺许有脚踏板。演员脚踏木拐,以布条扎膝下,演员多扮演传统剧目角色。表演时一字纵排,边走边舞,技艺高超者能“双足停立”、“单腿连套”等,丑角表演者前后穿梭戏闹,增添欢乐气氛;芯子又叫铁芯,分支岔立,高约数丈,表演者多为少年或儿童,扮演传统戏剧人物形象,伫立铁芯顶端,一幅芯杆及表演者为一台。芯子有背芯子和抬芯子之分,背芯子,芯杆由一壮汉背负;抬芯子,芯杆由若干彪汉抬起行走,表演者在行进中作动作,具有静中有动的惊险特色。礼馍又称“花花”、“面花”,华县农村妇女中很多人都掌握此技艺,世代相传,相延至今,它不仅有严肃庄重的礼仪性,同时又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华县礼馍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引起文化艺术界的重视,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馆,曾派专家进行考察, 1989 年8年,在北京举办的华州地方民俗风情展览上,华县礼馍引人注目,参观者叹为观止。秧歌又称“华州秧歌”,流行于赤水郭村、南会,以及高塘一带,曲调委婉悠扬,欢快流畅,最擅长表现喜剧性内容。华县秧歌多次参加了省市文艺表演,以其多彩风趣的内容、浓郁的乡土气息及强烈的艺术魅力,获得了奖励和赞扬。皮影又称灯影,在灯下以兽皮刻制的影人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戏剧之一。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远源流长,闻名中外,千百年来盛行不衰,深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陕西皮影在全国久负盛名,皮影制作的精美是一个重要原因,陕西皮影分为东路皮影和西路皮影,东路皮影以华县制作的最为突出。其特点是:刀工精细、线条明畅,设色艳丽,所雕帝王宫殿、佳人乡阁、才子书房、军营帅帐、桌椅门窗、花木怪石,无不逼真;文臣武将、才子佳人、工农兵商子、男女老少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华县有名的皮影雕刻艺人李占文,多年在少内外传艺。雕刻新秀有十多人,汪天喜等刻制的影人,近年已进入国际市场,销售德、日、法等七个国家,并受到国外友人的高度赞扬。行政区划2011年7月,陕西省政府撤销华县撤东阳乡并入高塘镇,撤金惠乡并入大明镇,撤销毕家乡并入柳枝镇,撤销辛庄乡并入赤水镇,调整后华县辖10个镇:华州镇、杏林镇、赤水镇、高塘镇、大明镇、瓜坡镇、莲花寺镇、柳枝镇、下庙镇、金堆镇。华州镇 辖5个社区居委会(西关、大街、吴家、电力、红岭)、19个村委会(崖坡、铁马、西关、温巷、大街、城内、吴家、马斜、张场、团结、西罗、王堡、吝家、王什字、杜堡、杨巷、赵村、宜合、先农)。杏林镇 辖2个社区居委会(给排水公司、复肥厂)、14个村委会(杏林、梁西、李庄、三溪、梓里、磨村、龙山、城南、李坡、车湾、灰池、天岩、康坪、老官台)。赤水镇 辖1个社区居委会(赤水)、33个村委会(赤水、台台、新城、麦王、薛家、新村、样田、楼梯、罗家、郭村、桥家、南会、程高、江村、水城、南吉、沙弥、位三庄、太平、城里、辛庄、李家、薛史、马庄、候坊、贾家、王里渡、刘家、雷家、姚家、李家、陈家、步背后)。高塘镇 辖41个村委会(北村、朱张、铁里、同家、吉饶、南堡、吉家河、柿村、二合、枣园、腰村、处仁口、东峪、圣山、寺底、刘堡、老年、西湾、大王、罗吝、寺前、薛底、忠靳、南麦、堡底、西峪、南堡、拆头、留马、小村、安饶、宋斜、候崖、胡磊、东阳、朝良、泽口、里寺、江村、南候、北候)。大明镇 辖30个村委会(大明、吕塬、里峪、高楼、桥峪、渔池、赵家、水渠、三义、杜湾、孙堡、白泉、方寨、沟南、唐安、算王、马场、李岩、寺王、杜源、兴国、北耐、毛沟、下李、薛马、雷西、马峪、崔马、韩凹、汤坊)。瓜坡镇 辖1个社区居委会(陕化)、23个村委会(三留、马泉、三小、湾惠、过村、故城、姚郝、南沙、良候、瓜底、张崖、井沟、沟岭、井堡、东赵、北沙、君朝、闫岩、孔村、田杨、庙前、李托、黄家)。莲花寺镇 辖2个社区居委会(石碴厂、时村农场)、27个村委会(袁寨、长寿坡、党家河、白家河、高家河、南马、西马、罗纹、北马、八里店、三合、少华、乔堡、南寨、肖场、白石、龙潭、荷草、水峪、西寨、何巷、瓦头、东罗、庄头、时堡、汀村、由里)。柳枝镇 辖1个社区居委会(柳枝)、20个村委会(新庄、沟峪、伏中、南关、上安、丰良、孙庄、张桥、梁堡、西沟、石沟、王宿、北拾、彭村、毕家、孟村、北刘、秦家、钟张、拾村)。下庙镇 辖21个村委会(下庙、南解、秦家滩、惠家、滨坝、牛市、简家、吊庄、王巷、什字、新建、三吴、沟家、东周、西周、姜田、杨相、车堡、甘村、康甘、田村)。金堆镇 辖3个社区居委会(寺坪、金堆、石可)、14个村委会(寺坪、西川、东坪、西坪、芋坪、粟峪、粟西、大粟西、任家滩、武坪、草坪、铁炉、车台、罗涧)。历史沿革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封庶弟姬友于今城关镇附近,筑有郑邑。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设郑县,为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县之一。后又在西部今赤水镇郭村增设武城县。秦属内史。西汉析郑县、武城二县地于今侯坊附近置沈阳县,郑县属京兆尹,武城、沈阳二县属左冯翊。王莽始建国改武城县为桓城县、沈阳县为制昌县。东汉初废武城、沈阳入郑县。北魏于县兼设东雍州。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名华州,并于县兼置华山郡。北周时郡治移今拾村,四年县治又移今郭村;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州废,属京兆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9年)复置华州,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更名太州,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名华州。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又更名太州,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再复名华州,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州治今城关镇,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县治移今故郑村;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华州升为兴德府,兴华三年(公元900年)复为华州。蒙古初废郑县,辖地归华州直辖;至元十二年(1275年)复置郑县,后又废入华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华州为直隶州,十三年降为散州,属同州府。1913年废华州置县,县以州名,属关中道。1933年属省。1939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渭南专区,1970年属渭南地区。1994年起属渭南市至今未变。
招商热线:400-151-2002